急功近利也是一种“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儿学业有成,早一点儿创立一番事业,功成名就。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人们加快了奋斗的脚步,以至于我们常常在自己或他人身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之前的计划还没落到实处,就开始想象如何找到一种直达成功的捷径;今天的事还有待处理,就急着考虑明天的成功;当下工作还没做好,就琢磨着怎么挣“大钱”,甚至琢磨中个大奖一夜暴富……这正是人们“急功近利”心理的直接反映,而有这种心理的朋友大多是一些“聪明人”。

 可事实是:成功的人都是踏实的,甚至有些木讷和执着的人,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人成功后给公众的一种说辞或理由,我们也就信以为真了。如果成功果真如此简单,我们也真的像孩子一样可爱无比了。

 我们必须知道智慧聪明是本质不同两码事。智慧是知而行行而知循环往复不断锤炼出来的而聪明是无所不能而又无所不往的一种空洞而又高估的评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比比皆是,而没有人说智慧反被智慧误。所以当有人说我们聪明时我们急需反思自己,是否太过浮躁了。

《红楼梦》中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说的就是王熙凤。应该说,她上得贾母、王夫人的欣赏,下得小辈及仆人的尊敬。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最后自己也凄惨地死去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式的急功近利。

 杨修有才,世所共知,但是杨修的恃才放旷。所以当恃才放旷的杨修碰了妒才忌能的曹操的时候,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了。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他自己渴望做官,渴望做大官。急功近利,丢了性命。

 在工作中,有的人技术活干不了,体力活干不动,既不需要体力也没技术含量的活,又不愿意干。对于赚钱少的活不屑,对于赚钱多的活,又不想吃苦。被安排到轻松的闲职,他会唉声叹气,感叹时运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换到忙碌充实高的岗位上,又觉得每天拼命,甚是劳累。总是幻想着有一份既轻松,又有意义且高薪的工作等着他。可是鱼和熊掌怎会兼得,工作总有其两面性,想安逸就要甘于平庸,想奋斗就要付出很多心血。

 有的人看到马云的创业经历,会觉得马云不过是赶上好的机遇,然后就一步登天了。可实际上,马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马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马云白手起家,数十年才终于成为屹立世界的企业巨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何况我们的八小时还要多半打了折扣。所以十年或一万小时的专一和执着或许才可能有些收获而已。

 一万小时定律的成功代表大画家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最简单的重复中掌握了达到最高深艺术境界的途径。这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来访者靠着父母遗传的天赋在生命的早期阶段能够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非常美好的人生初期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暂且定义成“天赋期”,而接下来世界又会给我们设下一个圈套“领悟期”,也就是冥冥中要给我们再次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机会。这时我们就要遇到一些打击和重创,而在这一刻我们需要“领悟到”上天的“用心良苦”。遗憾的是我们仍然不能成长与领悟,就会走入被“急功近利”所左右的心理漩涡而不能自拔。这时我们的“点津”——指点迷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点津心理中心友情提示:

 危机往往蕴含着危险和机遇并存,挫败往往是成长最好的机会。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