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将“天才少年”变成今天的低保户?

他,全镇第一个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

他,曾经是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

他,痴迷数学研究20多年!

他,如今靠政府扶持的低保户!

他,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8095班的刘汉清,现蜗居在泰州兴化戴南镇双沐村五组一幢屋顶见光的三间农舍里。1980年,16岁的刘汉清以398.5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工大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录取。在当时很多人眼里,少年的他就是一个“天才”,聪明无比,进入哈工大学习后,前途不可限量。

刘汉清刘汉清

刘汉清从大三开始,对“数学的研究”,刘汉清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回忆,最疯狂时,他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因痴迷数学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最终没能拿到毕业证书。回家后的他,继续沉迷于他的“数学研究”,一干又是20多年。


刘汉清的研究当初也有了初步成果,为了验证刘汉清的研究成果,刘汉清的同学帮助他找国内最顶尖的数学权威做鉴定。几经辗转,最终找到了如今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潘承彪。潘院士多年从事数论研究,与其兄潘承洞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认为是国际上有关这个猜想的论述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本专著。当时,潘承彪是北大数学系的客座教授。潘教授审阅了刘汉清的论文,一个月后给了回复。“我记得潘教授信的大意是,第五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没有意义。意即不需再往下看了。但刘汉清认为,未经证明并非不能证明,只是他没有证明。”

刘汉清如今简陋的居所刘汉清如今简陋的居所

刘汉清今年53岁。从他爱上“数论”至今,30多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些年来,他的足迹几乎没有出过他的村庄。没有工作,不能干农活,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十年前,刘汉清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每天要服用大量的安定才能入睡。也是从那时起,他放弃了“ 数论”研究。


 大约在二十年前,他们曾帮刘汉清找过一个热处理车间技术员的工作。“那时,他还在研究数论,大约一个月不到,就回来了,说工厂噪声大,需上夜班,而他习惯了夜里搞研究。”既无一技之长,又干不了体力活,37年,时光将一个天才少年变成了今天的低保户。如今的他仅靠政府每个月400元的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偏执?执着?偏执?执着?

 刘汉清是偏执还是执着?判断的标准就是是否坚持了对的东西!那么到底那个被专家指出需要论证的问题,到底这么些年是他不屑去证明?还是根本无法证明?是个迷,我不懂数学?也没能见到原稿?只有未来可以证明这一切,留给时间……


点津心理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付洪江老师从心理学的标准分析刘汉清:   

1   社会适应性标准:  刘汉清与社会脱节了,成为了低保户,不能与人合作,与外界隔离。

2  统计学标准:  与他人明显不一致,不能完成学业,不能融入集体

3  诊断标准:  偏执的看待问题,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基本逻辑出现问题被指出后,仍然坚持自己,且不能证明的前提下继续推论。所谓研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这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余光中先生将他翻译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就是说,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人心也是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缺少了蔷薇就难免变得莽撞,从而流于庸俗;若缺少了猛虎就难免变得懦弱,从而失去气魄。

莎士比亚曾说:“我的朋友,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人生的硬仗。”是啊,刘汉清又何尝不是在打人生的一场硬仗呢,只不过他这场战争打的比较辛苦,在 经历了那漫长的30多年的岁月后,希望刘汉清早日步入人生正轨,毕竟钻研数学不能成为不努力生活的借口,生活仍要继续!谁又不曾有梦想?但梦想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点津心理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付洪江老师只是从心理诊断这个角度看此事,只代表个人的一点点拙见。另外我们看到的也只是窥到冰山一角,如有表述不全面的地方当事人请见谅了,最后希望所有人的梦想都能绚烂绽放!  ​​​​

秦皇岛点津心理咨询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