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校园霸凌影响孩子的一生

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

Campus bullying

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学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对别人的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通常被称作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



一般定义

General definition

霸凌者(一个或一群人)对被霸凌者进行重复的伤害行为。霸凌者拥有高于被霸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会权力、体力、及过当的管教权。霸凌的范围从简单的一对一到复杂的团体霸凌,其中必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霸凌者,以及未必每起霸凌事件皆有的协助者。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际互动的场所中,包括学校、教会、家庭、工作场所、社区等。霸凌行为可能透过言语、肢体、集体、网络、电话、文字等媒介之行为,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受到伤害。国内的欺凌不叫欺凌而叫做“小孩子不懂事”。于是我们没发现欺凌就在身边。



表现形式

Manifestations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1.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

2.霸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特点

Characteristics

一般来说,霸凌尚有下列特点:

1.男孩与女孩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

2.从学生的自我报告研究中发现,男孩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

3.一般而言,男孩大多只会被男孩霸凌。女孩会被男孩及女孩霸凌。

4.言语霸凌是最常见的霸凌方式。

5.男孩比较会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则是以散播谣言、社交霸凌为主。

6.被霸凌的时间长了,会有心理障碍。



成因

Cause

校园霸凌源自社会学习。从家庭开始,父母对孩童的照顾若带有敌意、不负责任、冷漠,例如遗弃或施以家庭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则孩童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其次,孩童进入小学后,在学校里受教师影响至深,因为此时孩童正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若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而教师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

孩童的人格养成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联,家人,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个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少或从未给予孩童关怀的父母,其子女极可能成为霸凌加害人。因为霸凌是一种学习行为,霸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得自父母对待孩童的态度,采取权威、斥责、惩罚和冷漠做为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将痛苦加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绪或获得关怀,这些相对地,采取开明、关怀、宽容和温暖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有较多正向心理,也较不易产生行为偏差。

在孩童入学后,学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扮演和家庭一样重的角色,而教师又是其中与学生最密切的重要他人。教师因专业判断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会导致“教育家”和“霸凌者”的差别。态度正向、行为积极的教师,和态度负面、行为消极的教师会教育出不同思维的学生,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决定学生成为“好学生”或“霸凌加害人”。关怀和监督并重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霸凌事件的发生率,排斥、放任甚至体罚与霸凌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受伤害者会有什么影响

What is the impact of the victim?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体影响

不同程度的轻重伤。永久性的后遗症、伤残、明显伤痕。死亡。

心理影响

恐惧、消沉抑郁 、忧虑、 胃痛、 厌食。

深层影响

创伤后遗症、 人格分裂、 人格扭曲、 价值观错乱、 失去对人性的信任。

行为影响

吸毒、酗酒、 自残、 自杀、 厌学、逃学、 成为欺凌者、 反社会行动、 学生运动、 引发校园枪击案。

学习影响

缺席、旷课、退学、逃学, 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失去与同学间的和谐 关系。

二度伤害

当师长或同学在获悉霸凌事件后,却不予处理,极可能造成受害者的二度伤害。校方、导师、教师、教官、学务体系等处理者,因为考量个人升迁、名誉、自身安全等,而不予保护受害者。

拒认霸凌

以各式理由(如受害者自我防卫行为)将霸凌行为解释为打架事件。以无旁观者为由,拒绝承认事件发生。采信霸凌者之说词,不相信受害者的实情。不处分霸凌者,甚至转而处分受害者。

隐瞒事实

受理后不替事件建档,隐瞒有此事件。修改事件记录,使之严重性降低。降低对霸凌者应有的处分。处分没有犯错的受害者。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应该怎么做

What should parents do in the face of school violence?

1. 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当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首先不要慌张,不要急于去找学校或者学生家长“理论”,而是要耐心听听孩子委屈,了解这件事情带给孩子的难过、无助甚至恐惧,不要否定这些感受,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出现的常见情绪,允许孩子有表达和倾诉的空间,并陪伴孩子,让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在你身边和你一起面对。

2. 可以短暂的让孩子离开不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当询问孩子还原事实的时候,孩子愿意谈就谈,不愿意就先暂时不谈,当什么时候想谈了再继续。有的家长听说孩子被霸凌后,十分焦虑和慌张,不停的询问,殊不知,这样的急切会加重孩子的恐慌,而孩子在恐惧中一般是更不愿意回忆的。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被欺凌是自己的错,不敢开口。父母应该等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去谈事发的过程。

3. 等孩子情绪稳定了,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怎么做,才不会有这种经历?这一点也很重要。被霸凌的孩子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或控制局面的能力。父母问他“我要如何做”时,其实是给孩子机会,让他认识到:原来,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我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我可以做出一个决定。同时,这样的做法,会更考虑到孩子的处境,而不仅仅从父母想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避免采取了不利于孩子继续在学校生活的方式。如果孩子年幼,需要家长决策如何与学校交涉时,可以告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和帮助他,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

4. 父母要教会孩子避免让自己再次成为被霸凌的目标。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多交朋友。当孩子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那些喜欢欺负他人的学生在看到孩子有很多朋友时,一般也不敢下手欺负。

5. 教育孩子不要欺凌他人 教导孩子尊重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思考自己被同学起外号时的感受,当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教导孩子不要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教会孩子自我排解负面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回忆开心的事情、原地走两圈等,让自己能够冷静下来。

6.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受到校园欺凌了,或者孩子主动和家长说明自己被欺负了。家长不应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孩子无休止地忍耐。而是应该把情况如实向学校班主任、学校校长反映。如果学校方面解决不了,还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要充分合理地维护孩子的权利,让他们有安全感。



类似校园霸凌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希望各位家长重视起来,关爱孩子的生活,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只是针对于强者,而被欺负者一味的忍让只会助长欺负着的气焰,并不会减少。

在这里,点津心理中心全体员工呼吁大家关注儿童成长,关注校园暴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