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矫情,只是因为病了

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意志活动减退。这一症状为躁郁症抑郁状态的典型表现之一,也常见于反应性抑郁状态和更年期忧郁状态。

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轻患者兴趣索然,无精打采,脑力及体力不足,不愿与别人交流,进而愁容满面,双目含泪,感觉生不如死,愧不如人。严重的患者会有随时爆发的可能,即患者由于找不到摆脱难以忍受的忧愁的出路,开始辗转不安,自觉一切绝望,并可突然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意志活动减退。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主要有内因是他患有抑郁症病理基因。在全世界人口中,大约5~10%具有这种基因,容易患上抑郁症。所谓心理应激或打击,只是诱因,对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患了抑郁症,但是去费力寻找这些诱因,只是白费力气。如果诱因是失恋,就此发了抑郁症,即使让她赶快结婚,也治不好疾病。患了抑郁症,随你怎样疏导、设法“解开心结”,也无法治好他的疾病。因为这些都只是诱因。就像用打火机点了爆竹,即使把打火机丢了,爆竹仍会在空中爆炸。所以,我们说必须解决内因,必须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解决抑郁症发病的内因,才能使疾病好转。


抑郁症是怎么一回事?

一般人总认为,抑郁症是心病,“心病要用心药治”。其实不然,就像心脏病、肝炎、感冒、肺炎一样,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实际情况是,这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不是躯体症状,而是心理上的症状,并不是心理问题或心理打击、造成了这种“疾病”。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打击,例如失恋、或亲人遭遇不幸,当然会心情抑郁,但一般在出事2周后,心情都会自行好转。 但若心情抑郁一直持续2周以上,不见减轻,就应该考虑“原发性抑郁症”,这种“疾病”的可能。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情绪(心境)低落、兴致缺失(讲得通俗些,“没劲”)、其他功能(例如睡眠、食欲、性欲等)也有可能下降。有一位患者给我来信,说得很是典型:常有无力感,缺乏欲望, 食欲性欲都降低。尚可入睡,但是往往在三、四点就早醒,昏昏沉沉直到早晨,一点没有晨清气爽的感觉。整日里觉得生活灰暗,对于未来没有希望,好像可以看到头,看到了生活的最后一天,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上午,心情最差,傍晚时稍有好转,晚上床时,又担心失眠,心情又见沉重。人家听到好笑的事情会爽朗大笑,但我怎么也笑不出来。曾经想过自杀,出现过一瞬间想自杀的念头,但想到父母家庭,从未付诸实施。对工作和娱乐都没有什么兴趣,只想在屋子里待着,什么也不做。工作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质量严重下降。没有了自信心,缺乏荣誉感,工作做得不好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都下降,经常卡壳,好像不记得要说什么,甚至有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开动不起来。缺乏耐性,脾气变大,经常为一点小事在心里堵上半天。对于临床医生说来,有一点很重要,心情抑郁而没有兴致缺失,那就不是抑郁症。例如,有人炒股失败,心情抑郁,而却仍有兴趣与人打牌玩耍,能去卡拉OK唱歌,那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必然兴致缺失,觉得生活没有味道、没有兴趣,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另一点也很重要:抑郁症患者必然自责,他会责怪自己,认为问题出在自己,都怪自己不好,而不会认为自己身体不好,是由于别人的缘故。如果有一个人心情抑郁,却说是别人害得自己心情不好,那也不是抑郁症。

如何预防和治疗?

1)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2)平常心对待

要认识到许多人在一生中都会有抑郁情绪的时候,就像人们都会得感冒一样,有的人一段时间后就自然康复,即使你发展为抑郁症,也只是像感冒加重了一样。

3)心理治疗

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心理疗法的作用机制是改变抑郁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患者对周遭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常见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4)正常的活动

坚持正常的活动,包括坚持工作、维持正常规律化的生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制定计划表,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事。

5)做感兴趣的事,广交良友

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并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交些可以倾诉衷肠的风趣幽默的知心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寻找一个陪伴者倾听、引导、思考和鼓励,循序渐进地克服原来的消极情绪和思维模式,减轻抑郁情绪。

点津心理中心全体员工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喜欢请关注我们

——点津心理中心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