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络成瘾患者的治疗报告

心理咨询师  付洪江  2002年2月12日 
 

摘要:通过对一位网络成瘾并伴随躯体症状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等综合心理治疗方案,患者偏头痛、心动过速等躯体症状逐渐消失,极端化性格倾向得到改善,社会适应功能恢复。进一步干预使患者逐渐与网络脱瘾,心理指向逐渐回归家庭与工作,并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过去,以更成熟的心态面对日常生活与工作问题。

关键词:网络成瘾,偏头痛,心理治疗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在网络使用中过度沉醉于网络中储存的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1]。本案例研究着重以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为主,以期为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求助者背景资料:女,38岁,硕士文化,结婚十三年,在某外企工作,任部门经理。由于近五年来长期上网聊天,并经常与异性网友见面,造成工作、生活等方面适应不良,症状表现是当接受外界有关不良刺激便会出现偏头痛、心跳过速等躯体反应,每次持续时间长达一至两周,求助者曾到本市各大医院进行求医,并断续吃中药多年,症状仍未消除,求助者感到非常痛苦。

2.评估与诊断:求助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5至6小时,虽然还能坚持上班,但已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和社会适应不良反应,因有自知力和主动求治愿望,未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可以将精神病判断除外。

由于病程已超过一年,自身感觉痛苦,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本人社会适应能力尚好,虽有时出现不良情绪,但能正常工作,根据许又新教授的关于神经症的划分方法(6)分,判断为中度网络依赖而造成的心身问题,初步诊断为神经症。

3.咨询方案的制定:在求助者首次前来咨询时,咨询师就咨询方案问题与求助者进行了沟通主要内容如下:

3.1方法与原理

3.1.1认治治疗:不同的认知治疗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主要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普遍认为心理与行为问题源于个体对情境的评价,而评价必然受到个体的信念、假设和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2]。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①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②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异常行为彼此之间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和行为问题迁延不愈的原因。③情绪障碍者常存在认知歪曲,只有识别和矫正其歪曲的认知,他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改善[2]。

3.1.2行为治疗: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正负强化、行为训练、系统脱敏、生物反馈等行为技术手段,来矫正求助者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3.2双方责任与义务

咨询师将按照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咨询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将妥善保管咨询记录。如需进行学术研究或进行案例讨论应隐去真实姓名或显见的背景资料。

求助者应积极配合咨询师的治疗,将真实的生活事件与内心体验与咨询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以便于咨询师的诊断与治疗。并强调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共同努力与配合的程度。

3.3时间与费用

双方约定自2001年8月6日开始,每周六下午3点前来咨询,咨询费用为每小时50元。

4.咨询目标的制定:在第二次求助者前来咨询时(按原计划),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制订咨询目标如下:

(1)逐步消除偏头痛并改善心跳过速的躯体症状。

(2)逐步进行网络脱瘾。

(3)改善心理环境,将心理指向逐渐回归家庭与工作。

5.咨询过程:咨询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治疗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过程简述如下:

5.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第一阶段):

求助者第一次咨询自己主动前来求助,穿着整洁,注意水平正常,无防御,语言表达流畅。通过与求助者的沟通了解到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如下:

1。求助者近年来经常上网聊天,认识了许多异性网友,期间经常与网友见面,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婚外性关系,且性伙伴更换频繁。婚姻上,对爱人较好,婚内生活正常(自己评价)。

2.事业上,在刚参加工作时积极努力、扎实肯干,但自己觉得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后来经过其他社会关系和上级领导“沟通”却轻而易举的当上了部门主管(自述),心理开始怀疑社会,对领导的印象发生极大的转变。同时对领导安排的某些具体工作十分反感,不愿执行,但表面上还不敢与领导直接发生冲突,所以内心矛盾。

3.近年来,当接受外界有关不良刺激便会出现偏头痛、心跳过速等躯体症状,每次持续时间长达一至两周,求助者曾到本市各大医院进行求医,并吃中药多半,症状仍未消除,求助者感到非常痛苦。

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部分谈话内容如下:咨询师(Z),求助者(Q)

(Z):您谈到的偏头痛是由于接受刺激所引起的是吗?

(Q):是的,主要就是心理想到要和网友见面时,或打电话约会的时候都会发生偏头痛,心跳加快,让我无法忍受,感到身体非常虚弱。

(Z):那么每次都会这样吗?

(Q):是的,每次都一样,(左侧)头痛的时候脖子肌肉紧张,左臂有不适感而且心跳次数高达每分钟140次。

(Z):这种情况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Q):会持续一至两周吧。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咨询师与其经过了细致认真的分析与讨论,将网络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提交给求助者,并征得求助者同意,将工作方面与领导关系的问题暂后处理。并将诊断结果(如上述)与求助者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5.2治疗阶段(第二阶段):

由于咨询师考虑到偏头痛问题是困扰求助者的主要问题,而且对于此类问题咨询师有较成熟的治疗经验,因此,首先从消除偏头痛的行为治疗着手。咨询师先后采取了系统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对其进行了行为干预,效果十分明显,求助者的偏头痛问题经过短短的一周时间(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自己训练)得到了基本解决。现将生物反馈治疗的基本情况简述如下:(系统放松训练略)

早在60年代就有人研究通过提高手温训练的生物反馈方法来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咨询师首先交代了该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紧张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以及注意事项。之后向求助者说明具体操作:当其感到偏头痛即将发作时,立即将双手呈半握拳状(采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微闭双眼并想象自己的双手确实在逐渐变热、前额肌肉在逐渐变凉。在进行这项治疗方法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于“额凉手热”这一自我暗示上。同时用红外线测温仪对其食指腹侧部位进行温度检测。每次练习10至15分钟,后休息10分钟。经过反复训练手指温度一周后能够提高0.3度,求助者感觉效果较好,咨询师将此作为其自我训练作业,回去后反复练习。由于训练过程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理放松,心跳过速的现象也可同时得到基本解决。

当求助者第三次来到治疗室时已对咨询师产生了高度的信任感,并且反馈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求助者说自己的偏头痛已经治疗了三年半,从来都是它控制我,现在我可以控制它了,而且心跳问题已经同样得到了治疗,效果非常好。

第三次咨询主要围绕网络问题进行,通过与来访者进行交流,使来访者充分认识到,长期上网是造成目前身体伤害的根本的原因。在此之前求助者提出其主要症状开始于单位的刺激事件,当时单位的一位领导经常布置额外工作,而且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哪怕是口头上的肯定也没有)。在年终评选先进的时候总是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蘅,加上工作繁忙造成的。咨询师没有直接进行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关于橡皮筋的原理。即当橡皮筋长时间被拉伸,保持一种过度疲劳的状态,当时间足够长以后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再进一步拉伸,就会发生断裂现象。具体来讲,以前长期上网保持一种紧张(拉伸)状态,当工作上与生活上再进一步紧张(进一步拉伸)就造成了伤害。可以说这种伤害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上网的持续紧张精神刺激造成的,别的同事下班后得到充分的休息,而自己却要占用休息的时间去上网,甚至和网友约会(背着爱人,压力也很大)。工作上的压力是间接的,不是根本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没事,而自己却出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以上的分析,求助者十分认同,之后经过约一个小时的咨询与沟通,求助者表示目前的情况自己已经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了,身体条件不允许自己再这样下去了,同时自己表示从现在起要远离网络,不在和异性网友约会了。在第三次咨询快要结束时求助者自己提出咨询目标向改善心理环境,将心理指向逐渐回归家庭与工作。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态转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制定了下次咨询的方案,结素了此次咨询。

第四次咨询进行的非常顺利,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求助者回顾了和爱人共同生活的这些年里,爱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觉得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十分内疚,自己将加倍偿还给爱人。

5.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三阶段):

经过后来的几次咨询,巩固了以前的治疗基础,以上共同制定的三条治疗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最后的两次咨询接近结束时咨询师与求助者谈到了以下内容:

(Z):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咨询与治疗您对整个过程还满意吗?

(Q):是的,我非常感激您,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医生,我感到非常幸运。如果不是得到您的帮助,我不知道还要吃多长时间的中药。现在我的药已经全部停掉了,感觉很好。另外我想问您,以后我还会复发吗?

(Z):今后您的病情发展情况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象您自己所说的那样,现在您可以控制它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看您的努力程度如何了。

在咨询结束之前,咨询师再次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以便于巩固以前的治疗成果,同时引导求助者以后按类似的方法面对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结束整个治疗。

6.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初期双方共同讨论制定的咨询目标都已基本达到。即:

(1)逐步消除偏头痛并改善心跳过速的躯体症状。

(2)逐步进行网络脱瘾。

(3)改善心理环境,将心理指向逐渐回归家庭与工作。

在咨询过程中逐步将各种原服用药剂一一停掉,经观察未出现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第一条提到的偏头痛问题未曾复发,现求助者已很少上网不再与异性网友见面,求助者自述对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觉应对良好,人际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7.咨询经验总结:

7.1治疗前期,针对求助者偏头痛和心跳过速的问题,采用系统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行为疗法治疗效果较好,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求助者的治疗信心,为后来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7.2求助者的中心问题是来自于长期网络依赖以及和网友的不良接触而出现的躯体症状。这一点通过改变认知的方法,并让求助者充分认同。

7.3在咨询师的正确引导下,迫于自己身体情况的压力,求助者主动提出改善心理环境,将心理指向逐渐回归家庭与工作这一咨询目标。这种通过与求助者共同讨论、协商的互动式交流,更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同时更能调动来访者参与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求助者自身发生改变。

 

 

注释:1。本文提到的咨询及所涉及的内容,只是整个咨询过程中的一部分。更加细致的咨询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恕不能一一罗列。

      2.文中由于考虑到对求助者的保密性,未曾提到真实姓名并对其背景资料也同样进行了适当修改。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19卷第一期P457

[2]钱铭怡《心理治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P178—180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