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绝望的母亲找回了希望

                                                                           自《秦皇岛晚报》200896-7
    十几天前,大庆市星瀚会计学校的陈老师打来电话,讲述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
    她说,她非常感激秦皇岛的付洪江老师,是他仅仅用了4天就治好了她女儿的抑郁症,让她这个绝望的母亲又找回了希望,她将终身对他感恩戴德。
    女儿玲玲4岁的时候,她父亲就去世了,撇下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到今年整整18年了。不知道是因为单亲家庭生活不轻松的缘故,还是作为老师的我对女儿要求太严,总之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始终很紧张,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心理很脆弱。玲玲读高中和大学以后,我发现她开始变得少言寡语、自我封闭起来,就怀疑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并且不断反思:是不是我对她要求太严格了?
    接下来的情况更是让我始料未及,玲玲的病态越来越严重,竟然出现了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倾向,尽管没有酿成什么后果,但还是让我后怕不已。女儿在秦皇岛读大学,去年因为病重,我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赶过来陪她,带着她四处求医看病,使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然而今年5月17日,玲玲又病重了,我十分担心,就又请假过来陪她。玲玲当时已经神志不清,别人大声说话她都害怕,周围的人都认为她得了精神病或神经病,我也几次带着她到秦皇岛的精神病院去看,每次看到她遭电刺的痛苦样子我的心都像被刀割一样。因为治疗无效,精神病院的医生建议我带着女儿去大医院检查、治疗。难道女儿真的无药可救了?我抱着她嚎啕大哭:“无论怎样有妈妈在,妈妈不灰心,带你找个好的心理医生治病好不好?”女儿躺在我的怀里点点头。她能听懂我的话,说明她还有救,就是有一线希望我也不能放弃。
    于是,我开始上网查阅心理咨询治疗,并搜到了秦皇岛一家叫“点津心理咨询”的诊所,我把女儿从小到大的情况如实对一位叫付洪江的老师讲了,付老师认真地听,非常热情。
    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哭着把玲玲交给付洪江老师的时候,她已经出现了语痴,发不出音来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位付老师让玲玲一天一个变化。第一天,走出诊疗室的玲玲精神状态明显好了;第二天,她会摆手跟人打招呼了;第三天,她一出来就开始说话了;第四天,她主动和我交流,说起话来眼睛里都放着光,还会哭了。这简直是一天一个惊喜!这简直就是奇迹!
    第四天的治疗结束后,付洪江老师对我说:你们不用再来了,你女儿的病已经好了,你放心吧。我哭了,想多付给他一些治疗费用,他却说:“孩子的病好了,我也一样高兴,治愈她就像我创作了一个作品一样。”
奇迹般的4天,付洪江老师让我看见了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让我的孩子失而复得,连女儿的老师都认为这就是奇迹。
6月17日,在女儿发病一个月后,我带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回到了大庆。这两个多月来,她一直忙着在一个心理咨询班学习,她说要用所学的知识给更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治好病。
    这段日子,面对着大病初愈的女儿,精神松弛下来,我反而觉得心里特难受,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的这18年有多辛苦?一个母亲面对着一个生病的女儿是多么揪心?一个绝望的母亲又找回了希望是多么激动?如果不是付洪江老师用一颗真诚的心与孩子沟通,如果不是他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痛苦,再把她从痛苦中拉回来,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面对孩子、面对生活。
    不再说感激的话,也不再说伤感的话,总之,我女儿现在可好了,她这几天就要到秦皇岛回学校继续读书了,秦皇岛才是她的福地。
                                                                            (文/张晓阳
■咨询手记     
    6月上旬的一天,一位外地母亲预约了我的咨询,前期沟通中得知母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单亲家庭,孩子4岁时丈夫去世,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含辛茹苦。可就在前几年孩子突然发病,情绪低落,行为异常,最可怕的是孩子现在已经不会说话,而且面部表情木然。曾经辗转数家医院用药治疗效果欠佳。在电话中母亲哭诉自己绝望的心境,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想到自己可怜的孩子将孤独地面对这个痛苦的精神世界,又不得不一次次放弃这样的想法。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者深深地被母女的艰难处境所感动。
    记得母女第一次来访的那天晚上,她们很早就来到咨询室外等候,孩子看上去20岁的样子,走路时十分缓慢,甚至可以说是被母亲搀扶进咨询室的。落座后孩子一直处在紧张的惊恐状态,并直勾勾地看着地板,就连窗外汽车的鸣笛声都会让她出现长时间的惊跳反映,并浑身发抖。后来经过测试以及了解,孩子问题比较复杂,不但有抑郁症病史,而且具有神经症中的疫病性失语(不能说话)。孩子的病程持续时间长,曾多次用药治疗未彻底根治,后期出现了转化症状。
    咨询从了解生活事件入手,母亲讲述了自己艰辛的人生历程,并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唯一女儿的身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她,甚至很少允许孩子外出玩耍,特别担心这唯一的女儿会出现意外,这在孩子康复后得到了验证。在进入初中后,母亲不允许她和异性同学往来,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青春期的成长让孩子一直处在矛盾和困扰之中。而孩子从小非常懂事,处处为妈妈着想,并养成了尽量压抑和克制自己、满足母亲的心理习惯。而在青春期之时,是心理疾病的高发阶段,她再也不能用理性来战胜人类自己的局限。在巨大的压抑与困扰中,内心的能量在孩子心中不断地积蓄,加上一次突发生活事件的冲击让孩子彻底崩溃了。
    问题的性质已经基本锁定,但那次生活事件到底是什么呢?孩子的心结到底在哪里呢?寻找到那次事件的真实原貌十分关键,但来自母亲的信息又非常有限,和孩子也无法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催眠技术。在催眠状态下确认孩子的语言运动器官完好无损,我的判断是:语言运动中枢在受到刺激后强烈抑制,造成失语。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惊跳反应呢?我的判断是:一定和惊吓有关。经过一连串的推理,母亲向我讲述了以下事件:原来在丈夫故去后,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女儿,直到现在母女俩都在一张床上睡觉,甚至女儿会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自己的母亲。但就在几个月前,妈妈因工作关系不得不离开,到外地出差一周,回来后发现孩子说话很少,很快出现了失语症状。这给咨询提供了无比重要的线索。在潜度催眠状态下,孩子对晚上和敲门声十分敏感,出现过度惊跳反应(浑身发抖,惊恐害怕无法控制)。经过两次治疗孩子终于可以脱敏,并逐渐回复了正常的面部表情,并可以流泪了。
    接下来的语言功能回复是异常艰难的。经过书写这种无声的沟通方式以及进一步催眠治疗,当我唤醒孩子,引导孩子第一次呼喊出“妈妈”时,这位母亲几乎瘫软在地上,她的表情在瞬间凝固在痛苦和快乐的边缘,眼中滑落的是泪,脸上洋溢的是微笑……
    只要能够发出声音接下来就比较顺畅了。就这样孩子经过几次治疗,一个青春有活力的女孩又呈现在妈妈的面前,我第一次感受到她们的微笑是那样的甜美。也许以后我没有机会再见到她们,并分享她们的快乐,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一定会彼此分享这快乐,并将发自内心的微笑献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同时我也收获着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的快乐,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在这份工作上的价值。
    经过这些天的风风雨雨,母亲也开始真正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待孩子的态度,用心体会孩子的委屈,并感到深深的自责。一对互相搀扶走在艰辛道路上的母女,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开始了自我心灵的成长和整合。
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的今天,我由衷地感谢那些曾经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烦恼与忧愁的来访者。是你们的勇敢面对和对生活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激发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事业的执着,让我们更坚定地一路走来。每当我们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心中就会浮现出那些期待的目光,那些和来访者共同走过的日子,以及共同分享成功后喜悦的美好时光!
                                                    (心理专家  付洪江)

  

关注我们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35-3663-668

 

 

Copyright © 2015 - 201611 秦皇岛点津心理 冀ICP备1802971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3289号制作维护:晨曦传媒

回到顶部 免费咨询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