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们如何做父母之⑦ 转自《秦皇岛晚报》2010年1月30日-31日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与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对孩子给予殷切希望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那么面向21世纪,我们应该做一位什么样的家长呢? 有责任心的家长。家长的基本责任是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而最重要的责任则是使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是很有道理的,应该说教育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做一位负责任的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方方面面负责,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孩子,培养教育孩子,将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尤其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把握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育。 有远见的家长。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的幸福而深谋远虑。这首先需要有远见卓识,需要对二三十年后,甚至更远一些的时代有所认识,对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有清楚的了解,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引导孩子,使其健康成长。 具备现代教育意识的家长。所谓现代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种全新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作为家长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关心、教育和评价孩子。 懂得家庭教育的家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有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二是培养孩子的理想、信念,帮助孩子做好发展规划。理想是前进的动力,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所以家长应该不断地将孩子的目光引得更高更远些,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地去不懈努力和追求,使孩子信心百倍地、稳步地走向未来。三是以身示范,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感染、熏陶孩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离开了自身良好的行为,再动人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四十适时的帮助、引导孩子。学会捕捉教育时机,善于从细节入手,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感到困惑时,及时的给予帮助、引导,并将教育渗透其中。 善于学习的家长。不善于学习,知识就会老化,观念就会陈旧,思想就会落伍,就会失去教育孩子的资格。同样,家长善于学习的习惯也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开明仁厚的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正视基础和现实,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每一点进步;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些鼓励和开导,不要苛责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在我们宽厚仁爱的怀抱中,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母爱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有限度的爱,不让孩子做“寄生虫” 反面:女儿回到家就哭,妈妈还以为她受了什么欺负,仔细一问,原来是因为不会用剪刀剪圆被同学们笑话了。妈妈一听,不屑地说:这算什么事?不就是不会用剪刀吗?一会儿我给你剪一百个不一样的圆你带到班上去。 正面:某大学教授的儿子在高三前,不仅没有受过母亲的多少指导,反而还被“逼”着洗衣服、做饭。虽然他在学习方面一直表现都平平,但能力和人缘都特别好。到了大学里更是当选了学生会干部。这时候,母亲看他缺失刻苦它是,才开始有意识地给予一些学习上的指导。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之际,都是父母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帮着孩子忙里忙外的,而孩子们却袖手旁观。孩子要独立生活了,父母们想帮孩子做点事,这是人之常情。但做什么事?是做点实际的劳动,还是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两者的差别却很大。 有担当的爱,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反面:儿子快中考了,母亲从他的抽屉里搜出一封情书。过了几天,母亲趁着儿子不备到学校里大闹了一场,那个写情书的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同儿子说话。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母亲又拉着儿子给校长送礼,请他在监考时“放一马”。尽管儿子几千几万个不愿意,母亲却打着“母爱”的大旗强迫儿子。 正面:某才女高考的时候得到了北大的保送名额,但她更希望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剧。北大是每个高考生都梦寐以求的目标,自己考的话,却有可能鸡飞蛋打。她为此犹豫了好长时间。而她的母亲不仅没有给她压力,还鼓励她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为孩子着想”,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私心、一些虚荣……更有甚者,反正孩子也年幼,没有辩解和反抗的能力,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能推到孩子身上的都推到孩子身上。教育专家提醒各位家长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为了孩子长久的发展着想。 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反面:一个并不富裕的职工之家,辛辛苦苦供养儿子上研究生。什么要求都满足他,父母自己吃咸菜馒头,却给儿子买笔记本电脑、高档西装。平时家里有个什么事,从来不肯麻烦儿子,连父亲得了重病都因为怕儿子耽误学习没告诉他。后来儿子毕业挣了钱,当他母亲问他要钱给父亲治病时,他却以还要结婚买房子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 正面:一个母亲在刷牙时,牙龈出血,水池里红了一片。女儿见了皱着眉头表示恶心。这位母亲就说:你上次大便不正常,我亲手收集好送到医院;我牙龈出血,你不仅不问怎么回事,还表现得这么厌恶。女儿听了后,忙关心地问母亲为什么会出血,要不要紧。 教育专家认为“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改变孩子,从父母改变自己开始 在我国,一方面是孩子不喜欢父母。 江苏常州市妇联对有孩子的700户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心中最不喜欢的人是谁”,结果竟有45.5%的学生的回答竟是父母。 另一方面是,父母最爱孩子。 如果你问中国的父母:你生命中什么最重要?孩子!毫无疑问!但是,中国的孩子最不喜欢的却是父母。 有人问过一个踢球的男孩:“你为什么爱踢足球?”男孩说:“我恨爸爸,我把足球看成是我爸的脑袋,每踢一脚,我就高喊一声我爸的名字。”更不用说金华一中学生徐力杀死亲生母亲的悲剧了。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他们的哪一根神经出了问题呢? 实际上,孩子的问题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财产,往往是教育失败的重要根源。教育孩子就好比在种庄稼,庄稼种不好,不是庄稼不听话,而是种庄稼的人不懂庄稼的成长规律。太多的父母只想改变孩子,不想改变自己,结果必然是失败。现在我们种花要搞培训班;养乌龟要搞培训班,但是父母养孩子就没有什么培训了!人是万物之灵,养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啊,我们就没有了正规的、高质量的培训班,这是多么悲哀啊。中国新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太需要家长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而不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横加修理。
21世纪,我们如何做父母之⑦
转自《秦皇岛晚报》2010年1月30日-31日
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